《负重前行》(湄公河行动

Dec 9, 2016


“你说岁月静好, 那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。”

看过了《解救吾先生》《惊天绑架团》等这样的一些真实又沉重的影片,今天又看了《湄公河行动》,如此的一部经典的电影,自然要再好好说道一番。

这部影片总的思想,还是开头的那一句,看影片的受众可以分为两个群体,一个是数量及其可观的我们,一个是在警校,在部队里即将成为士兵或者已经成为士兵的他们。作为我们,要了解和平之后的那些罪恶和挡在罪恶之前的那些人,作为他们,要知道国之重,民之重,中国这两个字在国际上的担当。岁月静好,平平淡淡,是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消除罪恶。

下面说说震撼到我的一些地方。首先是孩子,孩子出现了很多个镜头,赌枪,枪杀警察,炸警察局等等。赌枪时无畏的用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扳机,没有发出子弹则在四周的惊羡之中眯着眼骄傲的放下枪,有子弹而因此丧命的时候四周的小孩反而发出更快乐的欢呼声。在商场警察围堵歹徒忽然冒出来一个小孩,直勾勾的眼神望着一位警察,那位警察愣了愣神,被小孩拿出的冲锋枪射杀,眼神没有一丝波动。在警察局两个小孩配合默契,一个拖住门卫,一个抱着炸药包就进去,进去的小孩年龄更小,却无比果决的掏出枪四处射杀。这三个场面直接让看这部剧的很多观众对东南亚的小孩产生阴影。

在这些颠倒人性的镜头里,我还看到主角在最后的决战中,瞄准镜已经瞄准了那些孩子的时候,主角摆了摆手,叹了一口气,“尽量别伤害他们。”,很多人觉得主角很仁慈,我却是已经出离愤怒了。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,所有的观众都是人,喜欢看主角对人性的思考,但在这样如此严肃,如此严格的编影环境下,我是不主张人性的。电影市场上,一半以上的电影都有主角对人性的思考,这也是电影的内涵,电影的深度爆发之处。而在战场之上,在国际环境之中,对于一名战士,有的只有敌人和队友,不应该出现所谓的人性,更不应该对敌人有恻隐之心。这个世上从来不会缺乏好心人,更不会缺乏需要被关爱的人,让一个普通人出离愤怒的不会是看到过客对乞讨者熟视无睹,而是过客施舍了乞讨者,却被乞讨者骗这样天天在上演的戏码。放在战场上是更无情的,一百个战场里只会出现一次英国人放走了枪口下的德国人,德国人改邪归正和在家守候的女友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,剩下的九十九个战场,都是因为自己对敌人的仁慈,而丧命于疆场,之所以不会被广为流传,无非是因为死人无法说话,和血腥残忍罢了,容易让听众或者读者丧失对生活乐趣的思考。

这生活,哪里需要这么多人性的汤和思考呢,这严肃的国际化勘案现场,哪里需要那么多矛盾的人性呢。有人说小孩没有错,只是没有接受到正当的教育,我也同样可以说毒枭没有错,只是受到了利益的熏陶。这样的场景,哪里需要对与错呢,13位中国人丧命湄公河,中国干涉案件,而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警察,却几乎全是被孩子给杀死的,这已经足够让一个吃着汉堡,喝着可乐,躺在电影院里的人站起来出离愤怒的握紧拳头骂一句脏话了。

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警察,几乎全是被一群双目果敢,气势勇猛的孩子杀死,然后你轻轻的告诉我,孩子没错,错的是毒枭,孩子只是没有接受到正当的教育。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,年龄永远不能够作为一个可以违法社会规则的工具,你不能因为他还小,就无视他的过错,你不能因为他还小,就同情他,你更不能因为他还小,就轻轻的道出,他还小,所以他没有错。

一位初中年华的青少年,在学校“帮派”火拼中故意杀害了威胁的凶手,他的父母很愤怒,又很庆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少年犯的处置,在他被放出来后,曾经的“传奇”是他一生的骄傲。另一位初中年华的青少年,不堪学校里的人的欺侮,反抗之时无意杀死了对方,他的父母很悲伤,也很庆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少年犯的处置,在他被放出来后,他依然有着光明的前途。法律因为受众而变得很矛盾,这样的故事都很精彩,情节都出现在过各种青春电影之中,这样的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更精彩,或许前者成为了《坏蛋是怎样炼成》的主角,后者反而成为了药家鑫。但这样的故事,实在不应该出现在国际化勘案的军事行动中。

说了这么多,已经没什么精力再去写其他震撼的地方了。又一次变得出离愤怒,也很无能的表示自己什么也做不了,只能说一说,说一说那些看不到的罪恶,和不想被端上饭桌的鲤鱼。

请不要记住那些孩子无辜的眼神,请铭记每一位出现在照片里的人民英雄的脸庞。